Search

【#育兒筆記】187:孩子說「我感謝我自己」  (芳瑜)

上週微解封之後,我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育兒筆記】187:孩子說「我感謝我自己」  (芳瑜)

上週微解封之後,我們睽違了兩個月帶孩子出門短暫放風。這放風看似輕鬆愉快,回家後卻是麻煩連連。

暘斌去停車兼買飯時,我要自己帶孩子們上樓不打緊,而疫情期間,還一心想著要趕快帶他們洗手、洗澡,才能比較放心。

誰知道從進家門的那一刻起,Evonne便開始一連串的失控不配合:不脫鞋、不洗手、不脫衣、不洗澡,什麼都不要,大哭大叫。

我心裡有點急、有點焦慮,好在的是,我也很快覺察到自己的口氣有點不耐。

於是,我決定先安頓自己的情緒,再做好自己該做的事。因為,與其不斷催喊、逼迫、責備孩子, #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。

比如說,我覺得洗手是重要且緊急的,刻不容緩。

在提醒了兩三次而她還不肯來之後,我溫和堅定的將她帶到洗手台,一邊搓洗一邊輕聲地告訴她,這些泡泡會帶走有可能傷害她的病菌,儘管她仍然哭泣。

比如說,我覺得洗澡是重要卻不緊急的,就給她更多時間覺察自己的情緒、決定自己的行為。

我一邊準備衣物,帶著Aaron進浴室,一邊告訴門外仍在哭鬧的她:「我們剛剛在外面玩了一會,現在要將身體上的髒污洗乾淨。Aaron和我都準備好了,我們會先洗,等妳準備好了、心情比較好了,妳就可以進來洗澡。」

沒多久,她啜泣著脫掉褲子,自己走了進來,說:「我要洗了!」並在之後收起了所有眼淚。

洗完澡,我為自己起初口氣不好向她道歉,也問她為什麼剛剛那麼生氣,尤其是進了家門之後。

她的回應很模糊,可能是久違放風之後突然重回現實?或可能就只是太累?不過老實說,有時候心情不好也不需要理由⋯⋯

這天晚上,我們照例進行「睡前儀式」:在講完了對孩子們的感謝之後,他們也會回饋感謝的話。

👧🏻:「我感謝呀⋯⋯我感謝呀⋯⋯」她有點扭捏,而我好奇地看著她。

👧🏻:「我感謝『我』呀⋯⋯」嗯?有聽錯嗎?

👧🏻:「我感謝我呀⋯⋯雖然今天洗澡的時候,我很生氣⋯⋯但是我後來就不生氣了,我就去洗澡了!」

哇,太驚喜了!雖然她感謝的對象不是我,但她竟然 #覺察到了自己情緒的萌生與轉化!

我進一步確認:「那妳是感謝誰呢?」

👧🏻:「我感謝我自己!」她燦笑。

這句話,比起感謝爸媽更令人感動!我不禁立刻給她一個緊緊的擁抱。

一個懂得感謝自己的孩子,不就是一個擁有 #自我價值感 的孩子嗎?因為她 #肯定自己 為「自我安頓」所做的努力,並且 #相信自己 有「自我安頓」的能力。

培養一個擁有價值感的孩子,絕對不輕鬆,在在考驗我們的愛與耐心,但當價值感在他們的內心悄悄萌芽、增生的時刻,卻十分迷人!

昨天二度放風,前面的那些經歷,我們需要重來一次嗎?不用。即使她非常疲累,但她自律又自信,獨立完成脫鞋、洗手,也非常配合的脫衣、洗澡。

究竟是什麼力量,讓她不再哭泣、笑臉盈盈?是她感謝自己,曾經為自己付出過的所有努力啊!

#照片小故事
昨天即使累炸,她完全沒有哭鬧,只是軟綿綿的說她想要回家了,而且堅持自己走,上坡路也是。

其實往往,大人要做的只是只默默在背後給她力量,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得到💪

#2y11m
#我每天都感謝我自己沒有發火XD
#歡迎分享

─────

🔸延伸閱讀🔸

📌「自我評價」開始發生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07091800833102/?vh=e&d=n

📌口罩之亂──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15615886647360/?extid=0&d=n

📌自我安頓,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94616345413980/

📌有時候,你只是需要被溫柔的承接  (芳瑜)
https://fb.watch/6lkr2Kxqm3/

📌爸爸增能,從「睡前儀式」做起  (暘斌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71657037709910/

📌「不見天日」的60天後  (芳瑜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378274360381511/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